來源:北京晚報
時間:2021-10-26大菊胡同的“戩榖”。蔣晨明 攝
胡同是個大千世界,越逛越“漲姿勢”。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兩個生僻字——“戩榖”。
東直門內大街南側有條東西走向的老胡同,叫大菊胡同。這里在清代是生產磚瓦之處,專供官府、廟堂,故曾稱“瓦岔胡同”。大菊胡同沒太多特殊之處,但東部有個院落,仔細看宅門就會發現一處“寶貝”,上有磚雕,刻有兩字:“戩榖”。
“戩榖”兩字,對很多人來說都很生僻,不知如何發音,更不知什么意思。詢問院門口哄孩子的大爺大媽,他們也是笑著搖頭。查字典方知,二字應該讀作“jiǎn gǔ”!皯臁睘楦R,常用作“戩榖”“戩谷”“戩!钡仍~!皹b”在這里可理解為“谷”的繁體字。
《詩經·小雅·天!酚休d:“天保定爾,俾爾戩榖。罄無不宜,受天百祿”。這兩個字合體,我們可以大致視之為民間對吉祥的美好祝愿,跟平時常貼的“迎祥”“鴻禧”等用意相似。
“戩榖”在個別胡同的影壁上也能看到。雕刻在院門上方的,大菊胡同可能是惟一一處。
原文鏈接:
https://bjrbdzb.bjd.com.cn/bjwb/mobile/2021/20211026/20211026_032/content_20211026_032_1.htm
(責任編輯:吳思)